從哲學的角度看攝影理論
我們要如何理解這句話:「攝影是一種驗證經驗卻也拒絕經驗的方式。(蘇珊.桑塔格)」?攝影呈現拍攝者觀看經驗的抉擇,但我們要如何理解我們的抉擇?身為觀者,我們要如何觀看與經驗攝影作品?
攝影的哲學思考過程,能讓我們對周遭的影像群進行辨識,以及思考攝影的價值和意義,最終理解影像與自己、與觀者的關係。攝影哲學不僅是理論,更是實踐與反思的過程。
然而,攝影哲學無法憑空想像,唯有透過閱讀來理解、透過討論產生思辨。政大政治系博士生 何宜謙 將從哲學的角度,帶領共讀夥伴展開影像的哲學思考,磨練自身對於攝影哲學相關書籍和文字的靈敏度,打通自身論與實踐的交互對話的能力。
第一期選書
《攝影的哲學思考》
作者傅拉瑟(Vilém Flusser)是一名媒介哲學家。本書從美學,科學和政治的角度對攝影這項媒介進行分析,讓我們一窺攝影與文化之間的交錯脈絡。從影像歷史、攝影評論到「裝置/攝影師」的結構關係…等內容,傅拉瑟也在本書中展示了文字文化到視覺文化的轉變、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的轉變如何並進,進而討論攝影如何讓我們能夠清楚地讀取和解讀這些變化。
*此書已絕版,報名成功之組員,會收到掃描檔案。
+點此閱讀更多
三期選書介紹
本共讀會選書、討論的方向以「攝影的哲學思考」為主軸,精選出 3 本書籍,從各面向依序探討著「攝影媒介的哲學面向、藝術的知覺與現實面向之間的關聯、攝影與社會的關係」。
從傅拉瑟的《攝影的哲學思考》打開對於攝影媒介的討論,再透過哲學博士張燦輝的著作《攝相現象學(2024修訂版)》思辨攝影的本源。
藝術史家 宮布利希、心理學家 霍赫伯格、哲學家 布萊克座談文集《藝術、知覺與現實》,擴大討論視覺藝術感知和再現的思辨。最後,約翰・泰格《再現之重: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》則是專注在攝影的權力關係和社會歷史發展緊密的關聯。
選書介紹
攝影的哲學思考
作者:Vilém Flusser
第四期(中譯本)
再現之重:論複數的攝影與歷史
作者:約翰・泰格
第二期
攝相現象學(修訂版)
作者:張燦輝(香港)
第三期(中譯本)
藝術、知覺與現實
作者:宮布利希, 霍赫伯格, 布萊克
主持 何宜謙
倫敦政經學院碩士肄業,政大政治系博士班在學中。
研究領域為電影哲學、政治美學及西洋政治哲學。研究專長為尼采哲學。曾任攝影、美學、尼采、藝術與文化哲學相關講題的講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