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Lucky Lu
上週末迎來了第五期的攝影理論共讀會。這次的文本是 Lucy Soutter 所撰寫的《為什麼藝術攝影》。這期的文本我非常的期待,並且於開始共讀之前就有預計加入的共讀夥伴表示這本書很不錯。
第一次共讀,我們簡單的討論了本書的介紹,介紹中明確的點名幾個會在書中提到作者的論點,並且對作者提出的「#關於影像價值的思考問題」進行討論。這次的共讀成員加我總共有八位,有四位是從第二、三期就加入共讀的,夥伴有文字工作者、藥劑師、自由業者、 in house 產品攝影師、在畫室工作的老師…。大家的背景其實不一定是攝影相關的,有表演藝術相關,也有服裝設計類、理工… 等等的。但都是因為喜歡影像,#想持續的與影像保持關係,所以參加共讀。
以下是本期共讀的重點:
圖➁Artist Vanessa Beecroft 和 LV 當時的歐洲總裁 Jean-Marc Gallot,站在 Beecroft 創作的「Alphabet Concept VBLV」前(2006)
圖➂ Ren Hang, #GucciGram (2015)
作者任教時會向學生提出「The handbag question」:藝術攝影與設計師的精品包包有什麼區別?用這樣的問題來讓學生檢視自身對於藝術攝影價值的觀點是什麼。
簡單的梳理了藝術攝影的發展史,並點出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後現代感到困惑。
強調了影像當中內容的重要性,以及點出幾個攝影藝術的問題。
討論 Vanessa Beecroft 為 LV 在香榭麗舍大道旗艦店的開幕展覽,為藝術行為還是商業行為。圖➁
以中國已故的藝術家任航為 Gucci 所拍攝的形象攝影討論影像當中西方與東方觀點的差異,引出目前藝術存在的觀點問題。圖➂
我們就著以上的文本,討論自身對於 #影像價值的觀點,以下節錄一些成員討論的重點:
作品是需要被觀看的。藝術真的需要進入機制裡面,例如畫廊美術館,進入機制之後可以更被別人理解。 - 又菁
有些厲害的人,被看到這或許是一種附帶的結果,也有人是思慮周延的創作,是有計畫、設計自己的路而被看到。有些事只為自己而做。但都有可能走向藝術市場的某個位置,有些則很難。- 奕如
當然希望可以露出作品,但是會有觀眾看不懂。目前還在思考到底需要做到什麼程度。但對我來說藝術像是生活過濾器,會很投入,很自在,如果能夠得到理解當然是滿意,但如果不能理解還是會想繼續做。 - Billy Lin
最後,我們還討論到,到底梵谷是否其實會覺得自己一直沒有被看到,覺得自己很失敗。對我而言,成功失敗與否似乎是自身每個時間對自己的滿意程度的定義。梵谷如果覺得能夠繼續自由的創作是成功,那他很成功。但反之,如果他覺得一定要被機構認可才是成功,那他在世時可能很痛苦。所以我想能夠自我審視、能夠看到機制之後衡量自我是否適合自己,或許可以有更多的評量自身價值的觀點,才不會被束縛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