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自畫像與自拍文化史 共讀筆記 #1

已更新:2023年7月16日

文|韓筠青


首次的共讀會筆記,請大家多多指教!


第一次與組員見面時,我與五位組員分別翻譯同一段英文內文,彼此校正了翻譯的思考過程後,我分享了「大綱式的筆記流程」作為共筆翻譯方法:


不查字典看過一遍 ➔ 每段細讀、查單字 ➔ 過一天以上回頭寫大綱 ➔ 過一天思考提問與總結


回想起來,這是我在大一時學到的筆記方法,特色是「內容沒消化寫不出來」,對於進入文本與加強記憶力特別有效。


接下來進入組員在共讀時的提問,邀請大家一起思辨。




Nasimov:「如果我們相信創作歷程中,畫家會不自覺的將某種東西灌注在作品中。那修圖會不會比拍照更接近創作?(PS:不覺得修圖很像繪畫嗎?)」


「那社群軟體裡沒有什麼照片?」



Cola:「為什麼會想要有自畫像?除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可能會收藏以外,或是知名人士有很多人想收藏,自畫像在未來的保存價值是甚麼?


Stanley:「當我們看見自拍照(廣義)的時候,我們看見什麼?我們又想要看見什麼?我們預期要看見什麼?


YJ:「女藝術家或攝影師扮演男性自拍,代表的是一種反抗與僭越,那麼男性藝術家/攝影師扮演女性自拍,代表的會是什麼?


Anna:「AUTO FOCUS 前言中,列舉中國藝術家的自拍作品( 皆於 1960~1969年之間出生),他們使用身體或行為作為意識上的反動(請見圖);既然如此,是因為國情不同,台灣使用自拍手法紀錄行為的藝術家才比較稀有嗎?」



點擊圖片放大以及觀看作者中文姓名。


提問乍看之看範圍很廣,但皆是針對閱讀文本的回應,所以組員討論時已有立基點,不至於發散的太遠。


圖|周嘯 取自 M+ HK、張洹 取自Pace Gallery,其餘取自 Christie's

55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